戚兴初: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
戚兴初
为全面打响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“办事不求人、办事依法依规、办事便捷高效、办事暖心爽心”营商环境品牌,持续擦亮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,民有所盼、我有所为”和企业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的浙江名片。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(综合行政执法局)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,紧扣法治护航三个“一号工程”,锚定一流目标,坚持问题导向,对标对表找短板,把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评价硬标准,压实攻坚举措,以营商微改革疏堵点,以“小切口”改革推进精细化治理,以高水平执法助推高质量发展,全力推进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、提升执法质效为导向,努力建设有为指导办,争做优化营商环境区域实践示范。
一、党建有为,彰显综合执法政治力
一是深化党建联建引领。指导推进把支部建在一线执法队伍上,围绕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,紧盯基层“一支执法队伍”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落实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举措办法,通过创新党建联建1+8+N模式,推动执法服务主动嵌入基层党建网格,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,合力解决各类痛点堵点难点问题,拧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责任链条。
二是全面开展“红领蓝聚·益企行动”,助推营商环境优化。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深化执法改革、贯穿基层善治的主动脉,聚焦行政检查计划统筹,加快构建执法体系学习联盟、组织联建、工作联动的融合机制和党建格局。坚持以提升基层获得感、企业满意度为导向,深化“四下基层”“联入走访”等联系服务机制,加强执法队伍整体作风能力建设,激励广大执法队员主动跨前一步,精准排摸问题,及时回应需求,有力践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理念,切实把党建政治统领优势转化为提高执法质效优势,以基层有获、企业有感、部门有得实现政治效果、执法效果、社会效果有机统一。
三是打造勤廉并重新时代党建高地。落实“党建领航、机关领跑”行动,以实施推进“六大行动”为抓手,持续推进“模范机关、清廉机关、文明机关“建设,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、创造力、战斗力。同时,根据新时代清廉宁波建设目标定位,聚焦“勤廉并重”导向,不断深化清廉综合执法建设。
四是完善综合考核机制。统筹运用现场会、交流会、“双亮双晒”等各类赛绩平台,营造创新奋进、实干争先、赛拼赶超的浓厚氛围,促进综合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,不断推动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,实现综合行政执法党建和执法双促进、双提升。
二、统筹有为,彰显综合执法贡献力
一是加强行政检查计划统筹。坚持实干、创新、争先,坚守执法为民、服务发展初心,深入实施“六大行动”,以提升执法质效、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,主动领题破题,全周期加强行政检查计划统筹,通过“计划统”促进“综合查”。首先坚持以制度来规范,解决“如何统”问题。制订《宁波市统筹行政检查计划实施办法(试行)》,明确市、区(县、市)指导办和乡镇(街道)统筹行政检查计划的范围、方法、路径、考核等内容,市本级抓统筹、强指导、重监管,区(县、市)级抓执行、强机制、重落实,镇街级抓实战、强巡查、重处置,切实避免重复检查、多头检查、随意检查,努力减少监管执法扰企扰民现象。其次突出以机制来承接,解决“怎么统”问题。坚持需求导向、任务牵引,推进“年计划、月安排、周执行”任务牵引机制,推动“事项、对象、主体、计划”一体统筹,打造综合监管新格局,并以“省监营执法数字应用平台”为依托,做到执行先上平台报计划,再与行政检查相关联,避免无计划检查。其三注重以实效来应验,解决“便易统”问题,计划统筹率提升至40%。坚持试点先行、以点带面,各区(县、市)立足市域计划统筹大纲进行创新突破,推出了“非约勿扰”综合管一次、“预约式“指导服务、行政检查预告制、“四色检查法”、少检免检“白名单”制等典型做法,一体做好前伸、中拓、后延文章,做深“综合查一次”2.0版。去年至今,全市累计开展“综合查一次”4660余起,按时完成率达100%,检查9万余户次,减少企5万户次,形成了提升执法质效“宁波样本”,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担、聚精力,为部门减频次、增质效,为基层减风险、降压力,进一步凝聚强化统筹行政检查计划的思想共识。
二是依法加大执法保障力度。去年,全市综合执法部门累计作出处罚决定11万余件。今年截止4月底,全市综合行政执法(含赋权镇街执法)紧紧围绕世界佛教论坛、文明城市创建和中央环保督察等重大保障任务,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,累计作出处罚决定近3万件,处罚件数同比减少4.4%,案件覆盖22个领域、覆盖率84.6%,重点领域在安全生产、生态保护和市容秩序等。八个专业执法部门本年累计办理案件1.39万件,占行政处罚案件总数的27.9%。
三是建立健全管执联动机制。会同16个市级部门在21个领域建立健全协作配合制度,厘清监管执法界限,细化工作任务分工,落实案件移送制度,共享监管执法信息,以执法促进行业管理,以管理改善执法环境,实现良性循环。四是贯通“执法监管”数字应用。全面推广省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,并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、民呼我为等系统贯通,实现执法活动全上平台、协同指挥全屏掌控、执法效能全面画像。目前入驻全市执法主体576家,执法人员数25888人。
三、指导有为,彰显综合执法推动力
一是精准指导案件办理。推广“数科书式”执法,迭代汇编办案指引、首案指引,目前涉及案例500多个。常态化推进案卷评查,从主体、事实与证据、适用依据及处罚程序等方面,进行全面评查,有力提升案件办理质量。
二是指导镇街提升办案质量。推广“1+3”法制审核机制(镇街普通程序案件法制员审核、部门审核+司法所审核+会商审核),加强案卷检查评查。2023年两级综合执法部门共抽查评查赋权镇街609 宗案卷。加强赋权街镇法制员队伍建设,截至2023年底全市赋权街镇配置法审人员198名,驻队律师、法律顾问216名。
三是推行赋码执法。依托省执法监管数字平台,对行政执法任务无感自动赋码。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时需同时出示电子执法证和行政行为码。执法部门和监督机构可通过数据分析,对检查情况监测预警。今年来行政检查已累计赋码4.33万个,赋码率100%;行政处已累计赋码2.42万个,统建系统行政处罚赋码率达100%,电子签章使用率100%,平台出件率100%。四是大力推行“执法+普法”。全面落实“谁执法、谁普法”责任制度,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,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,提升社会公众守法意识、守法观念。2023年开展助企普法2400 多次,普法企业2000余家。
四、规范有为,彰显综合执法形象力
一是全面推行“三项制度”。聚焦行政执法源头、过程和结果三个关键环节,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,制定行政执法公示办法,明确范围、内容、时限要求,全面及时准确公开行政执法信息;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,借助信息化手段,加强全过程记录结果运用;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,编制法制审核目录清单,明确法制审核要求,提升执法“能见度”“透明度”和“满意度”。
二是严格规范办案流程。严格按照“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凿、定性准确、程序合规、处理恰当”要求,修订行政处罚程序规定,制定规范化办案清单,进一步细化管辖、立案、调查取证、陈述申辩和听证、决定等程序要求,强化内部监督,推进执法人员树立法治意识、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。2022年、2023年市局系统共办理普通程序案件2.9万余件、3.6万余件。
三是科学细化处罚裁量。制定实施《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规定》《行政处罚裁量基准》细化163项行政处罚事项裁量基准的阶次幅度,明确9种从轻和11种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,并按要求梳理公布1500余项处罚事项裁量基准,切实避免“合法不合理”“同案不同罚”“过罚不相当”等突出问题。四是推广PDA执法。拓展浙政钉“掌上执法”,集指挥协同、智能巡查、执法办案、证据共享于一体,推广移动执法终端(PDA),打造“填空式”“选择式”电子执法文书,实现数据实时传输、执法全程留痕、文书精准监管,确保执法全流程规范。目前市局系统已配置PDA移动终端1600余台,实施简易程序PDA执法100%。
五、创新有为,彰显综合执法亲和力
一是全面创新推广“简案快办”。全面构建“繁简分流、轻重分离、快慢分道”分类办案体系,编制“简案快办”指导意见、工作指引,科学梳理编制适用事项清单。从基层常见常办高频事项、案情违法事实简单明了、处罚金额在听证范围以下等“三个维度”,梳理首批8类22个“简案快办”执法事项,涵盖市场监管、工程建设、生态环境、消防救援和市容环卫等领域。2023年全市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1万多件,同比提高39%,其中运用“简案快办”办案6400多件,占普通程序案件数的17%,办案时间平均从20天缩短至5天,无行政复议纠错、行政诉讼败诉,实现了简单案子快速办、规范办、有序办,实现了群众满意与队伍形象“双提升”、营商环境与法治环境“双改善”。今年4月省司法厅在我市开现场会全省推广。二是探索开展行政合规指导。围绕建筑垃圾治理、燃气安全监管等重点领域,编制企业合规普法服务清单26项,引导企业守住法律底线。推广实施“三书同达”,今年一季度实施“三书同达”300余次,指导企业针对性地开展行政合规治理。依法重塑信用,推动构建“行政处罚一合规建议一整改修复”的全链条闭环执法监管机制。2023年全市综合执法系统信用修复主动提醒告知2250余次,按规定予以信用修复365起,信用修复企业204家,提出合规建议300余次。
三是推进非现场执法。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,对接公安、住建等部门,实现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,整合视频探头等设备资源,拓展违法线索智能化预警渠道。如,以5座大型跨江桥梁为试点,实现对超限车辆过桥的线上取证和快速执法,超限率下降90%,治理成效明显。四是依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。编制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,覆盖林业、水行政、地震、气象、民政、人力社保、粮食等7个领城61个事项;梳理地方立法确定的30项处罚事项66种违法行为纳入审慎执法监管事项清单。2023年,全市综合执法系统办理不予处罚案件1500余起。
(作者系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副主任,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、党组副书记、二级巡视员)
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|
去年,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、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。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...
详细
|
习近平总书记2·19和4·19两次重要讲话,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,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...
详细
|